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发布日期 2016-11-30 10:21:09 浏览次数: 次
环境?;げ?、科学技术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国家环境?;ぁ笆濉笨萍挤⒄构婊僖罚ㄒ韵录虺啤豆婊僖罚?。针对《规划纲要》的编制和实施,环境?;げ靠萍急曜妓居泄馗涸鹑私辛私舛?。
问:如何评价过去5年我国环??萍嫉慕购统尚??
答:“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不断加大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对环??萍嫉闹С至Χ?,较好地完成了《国家环境?;ぁ笆濉笨萍挤⒄构婊诽岢龅闹饕勘旰腿挝?。
一是围绕水、大气、土壤、生态、核与辐射安全、环境健康等领域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丰硕。截至2015年底,共有675项基础理论类、软科学类和应用技术类成果获得国家环境?;た萍汲晒羌??!坝谢衔锷锴炕郴案菜岣咝崛⊙防眉际酢被窆壹际醴⒚鞫冉?,“环境一号卫星环境应用系统工程”“湖泊底泥污染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中国生态交错带生态价值评估与恢复治理关键技术”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10项成果获得环境?;た蒲Ъ际踅崩?,其中一等奖30项、二等奖120项、三等奖158项,科普类奖两项。
二是科技成果有效支撑了环境管理。水专项成果支持了一批水环境领域国家政策、标准的制定,如《江河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技术指南》《河流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指南》《河流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指南》等,有力支撑了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编制、实施以及国家和地方的污染减排、水质改善和水环境修复。依托《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先后制定发布《大气细颗粒物(PM2.5)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等8个技术指南,为污染物总量减排、空气质量达标等提供了核心支撑。
三是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成果,快速提升了国产化监测仪器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如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监测设备,国内产品已占市场份额60%以上。利用高分一号卫星平台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灰霾、大气污染源排放和湖泊水华等遥感监测应用。农用地、工业场地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等研究成果为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等标准出台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技术基础等。与此同时,环??蒲心芰Φ玫矫飨蕴嵘?,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
问:国际环??萍挤⒄苟晕夜笆濉被繁?萍加泻纹羰??
答:充分了解国际环??萍挤⒄骨魇?,找到我国的差距和发展方向,是制定《规划纲要》的重要参考。近年来,国际上环??萍挤⒄骨魇铺逑衷?个方面:
一是更加关注生态环境风险和人群健康问题。欧美日发达国家已经过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常规污染问题得到了解决,现阶段重点关注环境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问题。
二是更加注重解决复合性、系统性环境问题?;肪澄侍庑枰低辰饩?,国际上环??萍家汛拥ヒ刈蚨嘁刈酆涎芯?、从局部地区污染防治向区域尺度甚至全球尺度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转变。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初步建立了以全球变化研究为目的的全球立体观测体系和研究网络,为各级政府提供了科学服务。
三是更加注重多领域新技术的融合与应用?;繁?萍冀躺际跞谌敫餍幸蹈髁煊?,分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突破了一批环境质量改善关键治理技术和管理技术,促进了环境质量监控、预警和环境风险防控技术的创新发展,环??萍加胄录际醯牟欢先诤辖徊酱嘶繁2荡蠓⒄?。
为此,我国的环??萍技纫浞治『徒杓庖延械南冉晒?,用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类似问题,同时,要结合我国自身环境问题的特点,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解决方案。
问:“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ざ钥萍脊ぷ饔惺裁葱滦枨??
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环境?;っ媪僮胖疃嗵粽?。我国已进入环境高风险期,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更加突出,守住环境安全底线的任务尤为艰巨。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设生态文明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环??萍家裘芪苹繁V行墓ぷ?,大力推动创新发展,为改善环境质量保驾护航?!豆婊僖分饕悸橇?个方面的科技需求:
一是识别环境演变成因机理。充分发挥环??萍嫉幕⌒?、前瞻性和引领性作用,探明水、大气、土壤污染成因与作用机理。针对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环境问题,研究复合生态毒理效应,探索环境风险评估、控制和监测预警技术。针对环境质量标准制订的科学基础,进一步完善环境基准理论、技术与方法以及支撑平台。
二是攻克污染治理和生态?;ぜ际?,支撑环境质量改善。按照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要求,突破以环境质量为约束的污染负荷削减、环境修复以及区域联防联控技术。突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与重建、综合评估与可持续管理技术方法,建立固体废物和化学品污染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
三是推进环??萍继逯聘母?,提升环??萍即葱履芰?。要完善国家环境?;ぶ氐闶笛槭?、工程技术中心和科学观测研究站创新机制,建立开放的科研数据共享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入融合。
问:我国“十三五”环??萍挤⒄沟淖芴逅悸肥鞘裁??
答:“十三五”环??萍挤⒄挂裱韵轮傅妓枷耄喝婀岢沟车氖舜蠛褪私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立足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为依托,提升我国环??萍即葱履芰?,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环境?;つ勘晏峁┣坑辛Φ目萍贾С?。
主要工作原则:一是理论创新与技术支撑相结合。通过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探索新型环境问题,深化对现有环境问题成因和机理的认识,引领环保工作的开展。通过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和环境管理技术研究,突破关键和成套技术,建立环境管理的基础数据、模型和方法,为环境?;ず突肪彻芾硖峁┲С藕头?。二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面向国家环境?;つ勘?,围绕污染防治、生态?;ず秃擞敕浒踩喙苤锌赡苡龅降闹卮笕鹊?、难点问题,加强环境?;ず图喙芴逑倒丶际跹蟹?,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支撑环境质量改善,保障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三是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既要鼓励原始创新,也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同时加强环??萍嫉奶逯苹拼葱?,全面推进环??萍继逯聘母?。
总体目标是: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ひ?,围绕重大区域、流域的环境、生态及核设施安全问题,面向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和?;す诮】的勘?,深化对典型环境过程的认识,形成针对多污染物及多介质的污染减排、质量改善、风险防范、监督执法、环保产业等科技支撑体系,实现环??萍既轿坏目缭椒⒄挂约安糠至煊虻母铣?。
问:我国“十三五”环??萍挤⒄沟闹饕挝穸加心男??
答:主要任务分为五大方面:
第一,强化环保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环??蒲Ь霾?。重点开展环境污染的成因与环境过程研究,包括水环境污染的成因及生态效应、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及反应机理、土壤污染成因及控制修复原理、地下水污染过程与迁移规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せ?、固体废物危害识别与风险控制原理等??够肪澄廴疚锏慕】涤跋旎砗头缦掌拦?,包括环境污染物人体健康毒理作用与暴露参数、优控污染物清单与优先序、复合污染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与预警、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汞毒性效应和风险识别等??够肪郴佳芯?,包括环境基准理论方法学体系、?;に锼驶?、主要污染物土壤环境基准、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健康基准等??购擞敕浒踩⊙芯?。
第二,强化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支撑环保高效治理。重点研发水环境监测及流域水污染治理成套技术,包括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大气环境监测和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关键技术,包括大气污染物监测、固定源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移动源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发土壤和地下水环境?;び胄薷垂丶际?,包括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监测、农用地和矿区土壤及地下水修复与风险管控、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研发生态系统监测、?;び牖指垂丶际?。研发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技术、核与辐射安全监测监管关键技术、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噪声污染源的识别、防治技术及设备等。
第三,支撑环境管理改革,创新环境管理方法。重点研究水环境管理决策支撑技术,包括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水环境监控平台技术、近岸海域水环境管理技术。研究大气环境管理决策支撑技术,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监控预警技术、环境空气质量规划技术与方法、大气污染全过程监管技术体系。研究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风险管控技术 、土壤环境管理决策支撑体系和制度、地下水环境监控预警技术。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优化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物多样性?;ぷ酆霞喙芗际?,固体废物、化学品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技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支撑技术。研究新常态下的环境法制创新和新型环境治理体系、新型环境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污染源管理技术方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推进机制和政策,环保产业推进机制和政策等。
第四,开展环保技术集成示范,促进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改善。重点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调控应用示范、重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联防联控技术集成与示范、京津冀多介质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示范、长江经济带环境?;ぜ际跫捎胧痉兜?。
第五,开展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环??萍即葱履芰?。建设一批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环境?;ぶ氐闶笛槭?,开展环境?;せ⊙芯亢陀τ没⊙芯?,培育优秀科研团队,提升环境基础科研能力。建设完善一批国家环境?;すこ碳际踔行?,开展污染控制技术开发、示范、工程化应用和推广。建设一批环境?;た蒲Ч鄄庋芯空?,逐步形成适应生态环境?;た蒲а芯亢妥酆暇霾咝枰目蒲Ч鄄庋芯客???箍蒲惺莨蚕砥教ńㄉ?。
问: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科技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规划纲要》如何能够落地实施?
答:环保、科技等部门在“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推动《规划纲要》落实。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布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
一是继续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构建集“先进性、系统性、协同性、工程性、普适性”为一体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流域水污染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三大技术体系。参与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等科技重大专项。
二是实施一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生态治理、废物资源化、化学品风险控制、核与辐射安全等领域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集中解决一批重大区域生态环境科学理论问题,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与装备,示范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形成一批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系统性技术方案。
三是推进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重大科技工程。
四是鼓励环??蒲?、高校、企业等单位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促进环境领域的基础和前沿研究,增强源头创新能力。
五是加强基地和人才建设。
问:从哪些方面来保障《规划纲要》顺利实施?
答:主要有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环??萍继逯苹???蒲邢钅苛⑾钜浞挚悸枪腋纳苹肪持柿康目萍夹枨?,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建立科学的成果考核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激发环??蒲谢沟拇葱禄盍Σ⑻嵘即葱履芰?。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二是加强环??萍既瞬哦游榻ㄉ?。深化环保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环??萍既瞬糯葱麓丛齑匆祷盍?。完善环??萍既瞬叛“魏吞蕴?,优化环境学科布局和人员队伍结构。
三是拓宽环??萍甲式鹜度肭??;」铱萍甲试粗С?,加大环保公益性、基础性研究的投入。争取财政资金,保障环保战略、政策制度及标准研究,支持行业创新平台基础条件建设?;嫉胤秸?、企业增加环??萍纪度?,开展区域性环境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
四是深化环??萍己献?。进一步加大对环保国际交流的支持力度,通过技术引进、革新和集成创新进一步提升我国环??萍嫉恼逅??;平耙淮宦贰闭铰缘幕繁?萍脊屎献?,建立国际科研合作平台。
五是加强环??蒲占?。创作一批公众喜闻乐见的环??破兆髌?,创建一批国家和地方环??破栈?,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全媒体科普传播模式。